close

當看到慕夏展的展期也快結束,心想這次絕對不重蹈覆轍,最後一天才人擠人

下午請了假,用悠游卡搭自強號到台北

考慮慕夏展只開到傍晚六點,而畢卡索到九點

第一站就先往故宮跑

到達時已經三點半,想說還有2.5小時可以看展應該足夠

因為內部無法拍照,所以很多女生都在入口前的佈景拍照





到展場內部才發現,男女比竟然高達1:10,大學生或是初入社會的年齡曾居多

也不乏穿著小禮服,或是頭戴髮飾來看展

或許每個女生即使年齡增長,但內心都還是懷有當初的少女情懷

慕夏作品中柔媚的女性及華麗的綴飾正好完美詮釋對應的女孩的這種憧憬


看著慕夏風格隨著年齡增長的轉換

從一開始至巴黎時期商業化作品的華麗風格,黃道十二宮是個人頗有印象的作品

以及將四季 詩歌舞蹈 星夜 等各種形象擬人化,賦予各種特色的四連圖

到了後期為了自身國家捷克

風特轉變 所畫的作品轉為鼓舞振奮人心以及帶有宗教哲學性質

邊聽導覽邊觀察瞭解每個作品,不同時期的變化


徜徉其中時間卻有點不夠用

把握結束前儘剩半小時,到紀念品區去看看

才發現這裡更驚人,男女比應該有1:20吧

女性們完全被慕夏風格吸引住,都在瘋狂的採買...

以前看展從來不買紀念品的我

也忍不住被感召,買了明信片和書籤回家收藏

明信片

紀念章

原本沒有特別打算看慕夏展,只是想再看畢卡索前把時間更完美利用

但本來是預想外的行程,收穫卻是意外的豐富。



看看時間已經不太夠了,馬上轉往史博館,到達時已經近七點半,其實很擔心時間不夠看不完

史博館外牆
外牆

剛好又碰到七點團體導覽的人潮,被一群人卡住,小小懊惱

逆境中求生存,改變策略

當導覽把人潮帶往一個區域時,就趁機去看其他空出來的畫作,意外的效率反而頗高。

畢卡索初期的工筆畫完全展現出學院風,所以他能自豪年幼時就已經不輸拉斐爾,

之後風格開始出現立體派雛形,用方格幾何去描繪構圖人像畫,

到了更後期,開始展現他開創的立體派精髓,這時就已經抽象的有些看不懂了 XD

而此展的語音導覽內容又很OOXX,聽了覺得很空洞...

也看了畢卡索在各個時期,按照他的各種心情,畫他的各個女人

在展出作品中,除了早期有男子,還有他的小孩,之後就全是女性,再也看不到男人啦~

晚期常常出現的牛以及所代表的象徵。

雖然畢卡索晚期早已是印象派大師,但偶爾還是有幾幅學院風格的作品

正如畢卡索說的,他從來不是印象派,只是用不同風格去做畫

收展前五分鐘才把作品都看完,用了最後五分鐘匆匆逛完紀念品區


回到家已經22:40,今天整整站了剛好9小時,腳真是有點痠,

為了節省時間看展,晚餐也都沒吃

不過把想看的展都看完了,不虛此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亞米諾 的頭像
    亞米諾

    漫遊隨筆

    亞米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